晕船是许多人在乘船时会遇到的困扰,其产生主要源于内耳平衡系统功能紊乱、视觉与前庭感知冲突等。
1、内耳平衡系统功能紊乱:内耳中的前庭器官是维持人体平衡的关键结构,由半规管、椭圆囊和球囊组成,能感知头部的运动方向和速度变化。当乘船时,船只在水面上晃动,这种不规则的运动刺激了内耳的前庭器官。半规管内的淋巴液会随着船只的晃动而流动,刺激毛细胞产生神经冲动,椭圆囊和球囊中的耳石也会因晃动而移位,同样刺激毛细胞。如果前庭器官过于敏感,或者其功能出现紊乱,就会产生过多的神经冲动,这些冲动通过前庭神经传导到脑内,与其他感觉信息整合时发生冲突,导致人体出现头晕、恶心、呕吐等晕船症状。当船只突然加速、减速或转向时,前庭器官受到的刺激增强,更容易引发晕船反应。
2、视觉与前庭感知冲突:在船上,人的视觉所感知到的画面相对稳定,比如看到的船舱内部环境变化不大。然而前庭器官却在不断感知船只的晃动,这种视觉信息与前庭感知的不一致,会使大脑接收到相互矛盾的运动信号。大脑难以对这些冲突的信号进行整合和处理,从而引发晕船症状。当乘客坐在船舱内,眼睛看到的是静止的船舱,而身体却随着船只的晃动而摆动,这种视觉与前庭感知的差异就会干扰大脑的正常判断,导致晕船。
3、其他因素:个体的身体状态对晕船有影响,当人处于疲劳、睡眠不足、空腹或过饱状态时,身体的应激能力下降,更容易出现晕船症状。情绪因素也不容忽视,焦虑、紧张等不良情绪会影响神经系统的调节功能,使身体对船只晃动的耐受性降低,增加晕船的可能性。此外,环境因素也会起作用,船舱内空气不流通,有异味,或者噪音过大,都会刺激人体的感官,加重晕船的不适感。而且有些人可能本身就存在内耳疾病或神经系统疾病,这些疾病会影响前庭器官或神经传导功能,使得他们在乘船时更容易晕船。
如果晕船不加以缓解,对患者的影响较为严重。在乘船过程中,强烈的晕船症状会让患者感到极度不适,频繁的恶心、呕吐会导致身体脱水和电解质紊乱,影响身体健康。脱水会使身体各器官功能受到影响,出现口渴、乏力、头晕等症状;电解质紊乱则可能导致心律失常、肌肉痉挛等问题。
晕船的预防措施
预防晕船,要提前做好准备。乘船前保证充足的睡眠和良好的精神状态,避免熬夜和过度劳累。饮食上,不要空腹乘船,也不要吃得过饱,可选择清淡、易消化的食物,避免食用油腻、辛辣、刺激性食物。在乘船前,可根据自身情况选择合适的预防措施,如提前服用抗组胺类或抗胆碱能类的晕船药物,按照说明书或医嘱提前一定时间服用,以确保在乘船过程中药物能发挥作用。乘船时,选择合适的位置,尽量挑选船体中部、靠近窗户且平稳的位置,减少晃动和颠簸。保持通风良好,可打开窗户或使用船上的通风设备,让新鲜空气进入船舱。避免长时间看手机、看书等,可将目光投向远方的地平线,使视觉信息与前庭感知相匹配,减轻晕船症状。同时,要保持放松的心态,避免紧张和焦虑,可通过听音乐、聊天等方式转移注意力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