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. 黑芝麻+红枣:补肝肾又调气血
黑芝麻养肝补肾,红枣养脾补血。肝肾为先天之本,肝血充足、肾气稳定,才能从根源上调好气血。现代营养研究也证实,黑芝麻中含有丰富的铁、钙和维生素E,对改善气血虚弱和早衰问题有积极作用。
可以将黑芝麻炒熟磨粉,与红枣片一起冲水喝或加在早餐中,既养生又方便。尤其适合女性气色差、常熬夜、掉头发的人群。
3. 花生+桂圆:安心神、养心血的老组合
花生含有植物油脂和不饱和脂肪酸,对滋养血管、补养脾胃有帮助。桂圆则被中医认为能“补心脾、养血安神”,尤其适合气血两虚、心慌乏力的人。
将花生和桂圆一起煮水或煮粥,喝上一碗,暖胃又助眠。晚上睡不着、白天没精神的人,试试这一杯“心血汤”,或许能给你带来意想不到的舒缓。
4. 豆腐+木耳:补而不腻,清润通畅
别看豆腐平平无奇,它可是植物蛋白的大户,消化吸收率高,且性质平和,非常适合气虚体质调养。木耳则富含铁和胶质,被称为“血管清道夫”。
豆腐补气,木耳活血,搭配做汤、清炒,口感清爽又润燥。对于长期吃外卖、油腻饮食较多的人来说,这种搭配既能补又不会“上火”,是一种“润物细无声”的好选择。
5. 莲子+红豆:补心养血,清火安神
莲子性平,能补脾养心、安神定志;红豆则偏向活血利水,能帮助排出湿气和毒素。二者组合,对改善女性月经后气血不足、睡眠不佳、面色苍白有帮助。
煮莲子红豆粥是许多老年人钟爱的养生餐,清火不上火、口感软糯,吃下去暖心又暖胃,非常适合调理长期虚弱、体质差的人群。
6. 山药+枸杞:补气润肺,提升整体元气
山药是补脾的佳品,枸杞滋肝补肾,两者都是“食药同源”的经典选材。脾胃是气血生化之源,补好脾胃,气血才能源源不断;而肝肾则是藏血、主生长的关键环节。
将枸杞和山药搭配炖汤、煮粥或做羹,食补温和,适合长期疲劳、免疫力差、动不动就感冒的人群,坚持吃,元气慢慢就回来了。
食补基础打牢,更进一步别忽略红参
当然,日常养气血靠这些常见食材是个好起点,但如果你想更系统、稳定地增强体力、改善亚健康状态,红参,是一个不能忽略的“进阶工具”。
在不少中医典籍中,红参被列为“上品”,不仅能温补元气,还能增强免疫、抗疲劳,特别适合长期气血虚弱、体力下降、精神不振的人群。
比如日常使用【寿古堂红参片】,不少人就反馈说更容易恢复元气、精神状态也更稳定了。
为什么要选择寿古堂红参片?
并非所有的红参都“补得上劲儿”。寿古堂红参片在原料上就很有讲究——只选用长白山八年以上生长期的整枝红参主干,拒绝使用红参须、边角料。这一点非常关键,因为主干部分的营养密度和皂苷含量才是红参价值的核心。
与市面上常见的“碎小参片”不同,寿古堂切片尺寸达到了3.0CM的大规格,这种大片不仅冲泡时释放更慢更稳,更能让有效成分充分释放,有效吸收更理想。小片容易碎裂、氧化,补的效果自然也会打折扣。
而在工艺方面,寿古堂采用的是人工低温慢烘法,不加糖,不加其他调味,最大程度保留红参的原始活性。这样处理后的红参不仅原汁原味,冲泡出的参香浓郁,而且口感温和不刺激,适合长期调理使用。
它在调养体质、缓解易疲劳、增强抵抗力方面,都展现出了稳中有力的补益效果。很多人泡水代茶,早晚一杯,日积月累,整个人气色和精神状态都明显提升。
调好气血,是对身体最深的善待
很多人总以为养生得靠什么复杂配方,其实,调气补血这件事,从厨房里就可以开始。黑芝麻、红枣、山药、莲子,这些食物看似平凡,但搭配得当,就是身体最温柔的“补药”。
而当你想更进一步地改善状态、提高体力和免疫力时,红参这样层次更高、用料扎实的滋补食材,也可以慢慢纳入日常。不求立竿见影,但求日积月累的改变,才能真正“补在根上”。
让气血好起来,身体才会轻盈、有劲、充满活力。每天都给自己一点点滋养,就是给健康存了一笔“稳稳的利息”。返回搜狐,查看更多