三毒指的是贪欲、憎恨、愚痴。贪让人永不满足,嗔让人产生恶意,痴让人产生错误的认知,错误的认知又会导致贪欲、憎恨、愚痴。佛教中,通常用鸽子、蛇、猪代表贪欲、憎恨、愚痴三毒。
三毒的贪欲指的是渴求,对于自己所喜爱的人、事、物,自然想要执为己有,这就是贪欲。贪欲是一种向外的追求,贪欲的表现是由渴望到追求,由追求到占有,然后占有欲又继续增长、扩大。生活中贪欲难以满足,所以佛教强调贪是一种疾病,而用满足贪的方式去解决不是办法。
三毒的嗔恨是对于不顺己意的人、事、物,产生排斥,厌恶;贪欲得不到满足时,就会产生嗔恨。佛经中所讲的忿、恨、覆、恼、嫉、害就是对嗔恨形态的概括。
三毒的嗔恨之所以会给自己带来很大的痛苦,是因为嗔之本质是恶意的,恶意在对别人之时,则其无形的反作用也会自然伤害自己。
三毒的愚痴就是不知道、不明的意思,简单地说就是无明。由于凡事全凭自己的好恶,顺己则喜,违逆则怒,完全不明事理,这就是愚痴。
无明有两层意思,一是不知道,二是错误的知。最初的佛法中认为,痴就是我执,后来又有四邪见来加以说明:一是把无常的事物认为有常;二是把痛苦的事情认作为快乐;三是把无我的认作为有我;四是把可恶的认作可爱。
错知的痴是小乘佛教对痴的基本解释,大乘佛教除了错知之外,还加上了无知,如不知道自心即佛性。
痴是三毒中最根本的,以痴为根源产生贪和嗔,没有三毒的痴,就不会有三毒的贪和嗔,因此,佛教特别强调痴是一切烦恼及痛苦的根本。